如果你已經讀過我的 CLAUDE.md 入門文章,知道如何用 # 快速記憶和 /init 建立專案大腦,那麼這篇文章就是你再提升 Claude Code 技能的下一步。
這篇文章同樣聚焦在 CLAUDE.md 的威力,但不會是一篇深入的手把手教學,而是一份實戰技巧速查表。我會快速介紹 10 個進階技巧,目的是讓你知道「原來 CLAUDE.md 還可以這樣用」。這些技巧能讓你的 Claude Code 更聰明、更貼近你的工作流程。
這篇文章適合誰看?
- 已經用過幾次 Claude Code、想要進步的開發者
- 想快速了解
CLAUDE.md能做什麼的實務派 - 需要一份小抄(cheatsheet)反覆提醒自己要多練習這些技巧的人(沒錯,就是我自己)
讓我們開始吧 ʕ •ᴥ•ʔ
一、檔案管理與記憶最佳化#
1. 更靈活的初始化:/init 應用#
/init 如同 上一篇文章 提過,是剛開始新的 Claude Code 專案、能夠生成 CLAUDE.md 檔案的第一步。/init 實際上會深度讀取專案中的每一個檔案,分析資料夾結構、使用的函式庫、以及任何現有的文件,根據深度讀取後的分析結果,生成一份詳細的 CLAUDE.md 檔案。
有趣的是,這個檔案可以是「活的」,你可以隨時重新執行 /init 來更新專案大腦。
為什麼實用? 當專案架構改變(新增模組、重構資料夾)時,重新執行 /init 能讓 Claude 掌握最新狀態,避免它基於過時資訊工作。
用法非常簡單,就是隨時在終端機使用這個指令:
# 專案重構後,重新掃描並更新記憶
/init
Claude 會提示你是否要覆蓋現有的 CLAUDE.md,你可以選擇合併或替換。
2. 分層式檔案結構:大專案的救星#
在子目錄中創建獨立的
CLAUDE.md,讓 Claude 只在處理該模組時載入相關規則
為什麼實用? 隨著專案成長,根目錄下的主要 CLAUDE.md 檔案往往會變得龐大無比、有可能長成幾千行的怪獸!這個文件在每次對話開始時都會被加載到 Claude Code 的上下文(記憶體)中。如果它長達數千行,不僅會消耗昂貴的 tokens,還會因為模型需要處理大量不相關的資訊而降低效能,甚至導致產生的程式碼品質變差。
因此,我們可以為不同子目錄創建獨立的 CLAUDE.md 檔案、建立「分層式檔案結構」,這些子目錄中的 CLAUDE.md 文件用於儲存該特定組件或功能模組的詳細規則和上下文。
- Claude Code 不會在啟動時將所有子目錄中的
CLAUDE.md載入,只有當它實際處理與該子目錄相關任務時,才會讀取 - 這種做法確保了 Claude 能夠讀取最相關的規則,避免了在每次對話中載入不必要的資訊
簡單範例:
專案根目錄/
├── CLAUDE.md (全局規則:Git 工作流程)
├── backend/
│ └── CLAUDE.md (後端規則:Python、FastAPI)
└── frontend/
└── CLAUDE.md (前端規則:React、Tailwind)
當你在 frontend/ 資料夾工作時,Claude 會自動載入該目錄的 CLAUDE.md,而不會讀取後端(backend/)的文件、不會被後端的規則干擾。
參考:Anthropic 官方分享用 CLAUDE.md 管理眾多文件的技巧
3. 精確引用:用 @ 告訴 Claude 去哪找答案#
@符號是 Claude Code 中一個強大的功能,它允許你直接在提示詞或CLAUDE.md中提及專案中的「特定」文件
為什麼實用? 不用把整份文件貼進 CLAUDE.md,也不用讓 Claude 搜尋半天找不到重點,避免 AI 處理大量不相關的資訊,從而降低效能和增加 tokens 消耗。就好比我們會把知識紀錄在不同的書中,有需要某知識的時候就指定查找特定的書,而不是全部資訊寫成同一本幾十億字的書!
簡單範例:
@ 可以直接在終端機操作,也可以寫在 CLAUDE.md 裡。例如在終端機裡寫出:
請根據 @docs/api-spec.md 的規範,修改 user.py 的 API 端點
Claude 會直接讀取 api-spec.md 的檔案內容,確保修改符合最新 spec 規格。
你也可以在 CLAUDE.md 中使用 @ 引用特定文件資訊:
## 資料庫規範
請參考 @docs/database-schema.md 的欄位定義

@ 符號並開始輸入檔名時Claude Code 會顯示檔案選項的自動完成清單
幫助你快速且準確地指出文件路徑
二、AI 行為指導與工作流程#
4. 定義程式碼風格#
在
CLAUDE.md設定明確的程式碼規範(Style Guide),例如縮排、命名風格、註解要求等等
統一團隊風格,確保程式碼品質
為什麼實用? 大型語言模型(LLM)本質上是無狀態的,如果沒有明確指示,Claude 預設的程式碼風格很可能不符合你與團隊的習慣(例如使用 camelCase 而不是 snake_case 命名法)。設定清楚的規則能確保程式碼一致性,減少 Code Review 的來回。
CLAUDE.md 簡單範例:
## 程式碼風格
- Python 使用 4 格縮排
- 變數命名使用 snake_case(禁止單字母變數)
- 所有函數必須有 docstring 說明,清楚定義其用途、所有參數、依賴關係、和預期回傳類型
這些規則應盡可能地具體且結構化,當這些規則被納入 CLAUDE.md 後,Claude Code 會自動遵循這些規則。程式碼一致性是讓你加速審查 AI 生成程式碼的極佳武器。
5. Git 工作流程:讓 Claude 自動提交變更#
設定規則要求 Claude 在完成功能後自動執行
git commit,並撰寫描述清晰的提交訊息
為什麼實用? 執行複雜任務時,Claude Code 有可能野心過大,同時在多個檔案中進行大量修改、甚至引入破壞性的變更,使得開發者難以追蹤和還原到「已知良好狀態」(也就是沒有 bug 的最近期版本)。
由於 Claude Code 本身缺少像其他工具那樣的內建檢查點(Checkpoint)功能,因此我們必須依賴 Git 作為專案的安全網、或者時光機。透過制定 Git 工作流程,你可以將版本控制這項專業工程師紀律嵌入到 Claude 的行為中,確保即使發生錯誤也能輕鬆恢復。
而 AI 很擅長處理此類 Git 操作,它能審查程式碼變更、並查看最近的歷史記錄,來撰寫高品質的提交訊息。我剛出社會時都覺得寫 git commit 訊息很麻煩,現在連這個都可以丟給 AI 幫我寫,太幸福啦。
CLAUDE.md 簡單範例:
## Git Workflow 規範
- 頻繁提交:每次完成一組功能後必須 commit
- 提交訊息請涵蓋變更的全部範圍,並保持訊息簡潔
- 開始實作新功能時建立並切換到新的 Git 分支(例如,使用 git worktree 或直接創建分支)
- 永遠 *不要* 推送到 main 分支(main 或 master),避免干擾 prod 環境
CLAUDE.md 內寫好規範後,只需在 Claude Code 終端機提示詞加入一小段話:
... 完成後請 commit 變更
Claude 會自動執行 git add、撰寫訊息並提交。

會不會跟我一樣頭很痛
(圖片來源:Reddit)
6. 自定義斜線命令:一鍵執行複雜任務#
把常用的複雜指令儲存成 Markdown 檔案(放在
.claude/commands/)
用斜線命令(/命令名)就能啟用
為什麼實用? 你有發現自己有些很常用的任務、而且它們需要輸入好幾行提示詞才能讓 Claude Code 正確執行嗎?每次執行任務都要手動輸入這些提示詞,不僅浪費時間、還容易出錯,導致開發流程中斷。
使用斜線命令(/命令名)你就不用每次都重新輸入幾十行提示詞,特別適合重複性任務。此技巧的目標是將這些複雜的、或經常使用的工作流程儲存為可重複使用的範本,整合在 .claude/commands/ 資料夾之中,之後只需輸入一個簡單的 /命令 即可啟用。
CLAUDE.md 簡單範例:
自定義斜線命令(Custom Slash Commands)本質上是儲存在 Markdown 檔案中的提示詞範本,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建立「程式碼審查任務」 .claude/commands/review.md:
## 程式碼審查
請審查所有暫存的變更,檢查:
- 是否符合專案程式碼風格標準
- 評估其潛在的安全漏洞、依賴關係問題、和錯誤的權限配置
- 是否有效能問題
- 專注檢查 $ARGUMENTS 中指定的特定檔案或模組
以 Markdown 表格形式輸出結果
當你想要對特定的檔案(例如 user_auth.py)進行安全審查時,只需在 Claude Code 終端機中輸入:
/review user_auth.py
此時,$ARGUMENTS 會被替換為 user_auth.py。經過自定義斜線命令,現在複雜的安全審查工作流程,可以一鍵完成!
補充:放在 .claude/commands/ 資料夾內的是只屬於「此專案」的記憶,若你希望在所有專案中都能使用,則可將斜線命令儲存在全域位置 ~/.claude/commands/(官方說明)
7. 專門的 AI 代理 Sub-Agent:讓 Claude 扮演特定角色#
定義 Claude 應該扮演的專業角色(例如前端開發者、資安專家),並設定該角色的系統提示詞
為什麼實用? 不同任務需要不同的專業視角。設定專門代理(Sub-Agent)能讓 Claude 更專注、更專業。
Claude Code 本身是一個功能廣泛的寫程式高手,但面對高度專業化、而且不限定於生成程式碼的任務,例如:
- 進行複雜的財務分析
- 撰寫符合特定品牌風格的行銷文案
- 或者遵循嚴格的 UI/UX 規範(例如使用 ShadCN 元件)
通用性反而會成為限制。
因此,當你需要 Claude 表現得像一位特定的專家(如專業設計師、或 debug 高手)時,必須為它提供一套高度集中且有針對性的系統提示詞(System Prompt)。
創建自定義代理(Sub-agents)是最常見且功能最強大的方式,你可以手動建立或使用 /agents 命令讓 Claude Code 產生專門的子代理。這些代理是獨立的、具備自己的上下文窗口,並且有專門的 Markdown 文件儲存其系統提示詞(例如在 .claude/agents/ 資料夾中)。
簡單範例:
假設您想讓 Claude Code 擔任你的專業簡報設計師,負責你的 YouTube 影片腳本轉化為具備特定設計風格(例如 Apple 簡約風格)的 HTML 簡報,您可以將以下核心指令寫入 CLAUDE.md 或專門的代理設定(.claude/agents/ 資料夾)中,例如 .claude/agents/designer.md:
## 簡報設計師 AI 代理 (Presentation Designer Agent)
**角色:** 您是一位專業簡報設計師,專門為 YouTube 影片製作 Apple 風格的 HTML 簡報。
**設計哲學:**
- 當討論過去或過時的概念時,必須使用**紅色**
- 當介紹新的機會或解決方案時,必須使用**綠色**
- 始終使用 Apple Minimal 風格 CSS 範本 (參考 `@styles/apple_minimal.css`)
當執行 /designer 指令時,Claude Code 就會遵循這些嚴謹的設計哲學以及你個人的風格偏好來產生簡報:
/designer "請根據我的 AI 軟體商業模式介紹文件,使用 Apple 簡約風格設計簡報"
8. MCP 伺服器:讓 Claude 連接實用工具#
Model Context Protocol (MCP) 讓 Claude 能夠與外部工具互動,例如瀏覽器、資料庫、API 文件。
為什麼實用? Claude 模型原本的核心能力在於處理文字、程式碼和邏輯,它無法原生互動外部系統,例如即使 AI 能生成 HTML 程式碼、但它其實無法直接查看網頁外觀。而有了 MCP,Claude Code 就能「看到」網頁,還能讀取即時資料庫結構、執行自動化測試等等。
實用 MCP 範例(資料科學相關):
- Postgres MCP:讓 Claude 直接查詢資料庫結構,寫出正確的 SQL 查詢
- Puppeteer MCP:讓 Claude 控制瀏覽器,測試資料視覺化網頁的呈現效果
- Context7 MCP:讓 Claude 存取最新的函式庫文件(例如 pandas、scikit-learn 的最新版本)
你不需要現在就學會安裝與使用 MCP(畢竟這篇文章會變得超長),只要知道:
三、善用模板#
以上這些技巧,要一次記起來真的太困難了。我們可以善用模板,直接複製貼上大家認為好用的 AI 設定,來幫助自己快速起步。
9. Claude Code Template:站在巨人的肩膀上#
aitmpl.com 是一個開源的 Claude Code 模板庫,包含超過 400 個現成的代理、命令、和設定
為什麼實用? 不用從零開始寫 CLAUDE.md 或自定義命令,直接安裝專家級的模板,快速啟動專案。
模板的目標是利用可重複使用、經過實戰檢驗的代理提示詞,我們可以把模板跟提示詞當作「樂高積木」般組合與替換,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適合新專案的提示詞與 CLAUDE.md 設定不需要從零開始寫!
簡單範例:
# 安裝前端開發代理模板
npx claude-code-templates@latest --agent=development-team/frontend-developer --yes
這樣短短一行就能自動設定一個專業的前端開發環境,包含程式碼規範、工作流程、和常用命令。夠快了吧!

(GitHub 連結)
10. 資料科學模板:要不然,我的常用提示詞借你抄?#
我每次開資料科學或分析專案需要的 CLAUDE.md 當然不一樣,我除了參考上述 aitmpl.com 模板,我還會確保 CLAUDE.md 包含以下實用指令,供你參考:
# 語言
- 對話總是用繁體中文回覆、唯有專有技術名詞以英文呈現(例如 P-value)
- 程式碼內容(包括 string)以及註解總是以英文撰寫
# Python 偏好
- 使用 4 個空格縮排
- 使用 pytest 而非 unittest
- 函數必須有完整的 type hints
- 優先使用 f-string 而非 format()
# 資料分析
- 視覺化使用 plotnine 套件
- 統計檢定前先檢查假設(例如用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檢查多重共線性)
- 如果我要求圖表內容包含中文字,請以繁體中文呈現,並且在輸出圖片之前設定字體:`plt.rcParams["font.family"]="Noto Serif CJK JP"`
小結:你的下一步#
這篇文章的眾多技巧涵蓋了 CLAUDE.md 的核心應用場景:
- 上下文管理:
/init、分層檔案結構、@引用 - AI 行為指導:寫程式風格、Git 工作流程、自定義命令、專門代理、MCP 伺服器
- 效率加速:善用模板
你不需要一次全部學會,我自己也還在練習。我的建議是:
- 先掌握
#和@:這兩個最實用、最容易上手 - 設定程式碼風格和 Git 規範:建立穩定的工作流程,AI 生成的程式碼要符合團隊要求!
- 有需要時再探索其他技巧:例如需要重複執行任務時就學自定義斜線命令
這篇文章是我寫給自己的小抄,也希望是給你拓展 AI 視野的指南。光是知道有這些技巧存在,就是進步的第一步。
準備好讓你的 Claude Code 更上一層樓了嗎?現在就打開終端機,試試這些技巧吧。
延伸閱讀:
參考資料:
- 官方文件:Manage Claude’s memory
- Claude Code: Best practices for agentic coding
- 模板資源:aitmpl.com
- 官方課程:Claude Code in Action
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追蹤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 或 Threads 帳號,我會持續分享 Claude Code 和 AI 工具的學習心得。

